昆山平安家政
  • 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|手机版
  • 服务热线:17715164952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8913241396

    投诉电话:18913275918
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平安月嫂
  • 家政服务
  • 月嫂服务价格表
  • 优质金牌月嫂
  • 催乳师费用
  • 服务流程
  • 月嫂培训
  • 妈咪见证
  • 昆山专业催乳
  • 家政资讯
  • 联系我们

家政资讯

催乳知识
育婴百科
月子膳食

联系方式

昆山平安家政

地址:长江路萧林路口中楠都汇商务大厦502室

服务热线:1771516495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8913241396

投诉电话:18913275918

联系人:张姐
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家政资讯 > 育婴百科
育婴百科

为什么有的婴儿进食蛋黄后会发生湿疹等过敏反应?

婴儿在出生5个月后,其体内的铁便逐渐消耗。所以要给出生4个月后的婴儿添加含铁食物——蛋黄。然而少数婴儿进食蛋黄后会发生湿疹等过敏反应。 


  其实,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在于蛋白中有一种“类卵粘蛋白”的物质,它存在于蛋清中。当鸡蛋处于新鲜状态,蛋黄膜未破坏之前,该物质进不了蛋黄之内。但鸡蛋散黄或煮熟后,蛋黄膜已被破坏,而“类卵粘蛋白”即可从蛋清迅速向蛋黄中扩散。  过多的“类卵粘蛋白”是诱发婴儿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。避免发生婴儿食蛋黄引起过敏反应最有效的方法:在鸡蛋煮熟后应立即把蛋黄与蛋清分开,不要等待凉后再取,也不可用冷水泡凉。


夏季 宝宝饮食的5个注意


  夏季来临,天气变热,温度升高,孩子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,导致精神不振、食欲减退。这让许多妈妈感到极为焦虑。


  夏季合理安排好宝宝的饮食,非常重要。只有合理安排饮食,才能保证宝宝健康成长。夏季宝宝的饮食应从以下几方面准备:

  

    (1)适当增加食物量。


    夏天气温高,宝宝的消化酶分泌较少,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感染上肠炎等肠道传染病,需要适当地为宝宝增加食物量,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。最好吃一些清淡易消化、少油腻的食物,如黄瓜、西红柿、莴笋、扁豆等含有丰富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食物。可用这些蔬菜做些凉菜、在菜中加点蒜泥,既清凉可口,又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。

  

    (2)多变种类与花样。


    应多食用牛奶、鸡蛋、瘦肉、鱼等优质蛋白,因其脂肪含量低,口味清淡,非常适合宝宝食用。还有豆浆、豆腐等豆制品,它们所含的植物蛋白最适合宝宝的营养吸收。多变换花样品种,以增进儿童食欲,在烹调中,鱼宜清炖,不宜用油煎炸,还可巧用酸辣等调料来开味。

  

    (3)多给宝宝喝开水。


    此外,白开水是宝宝夏季最好的饮料。夏天宝宝出汗多,体内的水分流失也多,宝宝对缺水的耐受性比成人差,若有口渴的感觉时,其实体内的细胞已有脱水的现象了。脱水严重还会导致发热。宝宝从奶和食物中获得的水分约800毫升,但夏季宝宝应摄入1100-1500毫升左右的水。因此,多给宝宝喝开水非常重要,可起到解暑与缓解便秘的双重作用。

  

    (4)要注意补盐。


天热多汗,机体内大量盐分随之排出体外,缺盐使渗透压失衡,影响代谢,人易出现乏力、厌食。所以夏季食盐要适量,不可过多或太少,切勿忽视。

  

    (5)少吃冷饮、冷食等。


    冷饮吃得过多,会冲淡胃液,影响消化,并刺激肠道,使蠕动亢进,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,影响孩子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。特别是幼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健全,黏膜血管及有关器官对冷饮的刺激尚不适应,多食冷饮,会引起腹泻、腹痛、咽痛及咳嗽等症状,甚至诱发扁桃体炎。


  在宝宝饮食安排上,应多给宝宝吃清淡、容易消化的食品,比如:绿豆百合米仁汤等,如果能坚持在夏季吃上两个月,还可以减少其他疾病。在菜肴上也以清淡为主,如:冬瓜小排汤、盐水虾、清蒸鱼、蒸蛋等,这些食品营养丰富,饮食、烹调清洁又不容易生病。在出汗时,也不要吃太多冷饮,可以适当吃些粗粮,如玉米、麦片和小米粥。
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9-01-03 11:36:57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上一篇:昆山月嫂介绍宝宝断奶后可以吃的食物  下一篇:昆山月嫂告诉你,准妈妈怎么补钙
平安月嫂|催乳知识|在线留言|月嫂评级标准|昆山月嫂服务内容|昆山月嫂收费标准|挑选月嫂的技巧|昆山月嫂服务合同|专业催乳师手法视频|友情链接|站内搜索|网站地图

昆山平安家政 版权所有 2018-2020

地址:长江北路萧林路口中楠都汇商务大厦502室 张姐 18913241396 17715164952

百度推广电话:18626259307(同微信)推广QQ:3378249826

苏ICP备18041535号

Powered by MetInfo 5.3.8 ©2008-2021  www.metinfo.cn